第43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始啦,3月20日截止!
各市州科協、教育局(教體局)、科技局、生態環境局、團委:
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全面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培養我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科技輔導教師隊伍的科學素質和技能,推動我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深入廣泛開展,省科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團省委、省自然科學基金委擬在長沙市共同舉辦第43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機構
大賽組織委員會由大賽主辦單位領導組成,領導大賽組織工作。組委會辦公室設省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負責大賽日常工作。本屆大賽在各市州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基礎上舉行。
二、競賽主題和內容
1.競賽主題:創新·體驗·成長。
2.競賽內容:競賽分為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兩個板塊。
青少年板塊由競賽活動與展示活動組成:
?。?)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
?。?)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展示;
?。?)青少年科學影像作品展示。
科技輔導員板塊:
?。?)科教制作項目;
?。?)科技教育方案。
3.展示交流活動:舉辦科技教育和科學家精神宣講等活動。
三、競賽申報
1.申報時間。申報時間為2022年3月5日至3月20日。
2.申報對象。申報對象為我省中小學生、校內外科技輔導員、各級中小學校和各級競賽組織單位、組織工作者。在一屆大賽中每個學生(包括集體作品的學生)只能申報一個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作品參加競賽。
3.申報類別。本屆大賽參賽作品分為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青少年科技科學影像作品4個類別。
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按照創意來源和專業程度分為A、B兩類:A類作品指選題專業性較強,且需具備較為深厚的專業基礎,并在專業實驗室或專業機構完成的作品;B類作品指選題源于日常生活,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等。小學生原則上只能申報B類作品,如申報A類作品,將按中學生評審標準參賽。小學參賽項目按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技術、行為與社會科學5個學科分類申報。中學參賽項目按數學、物理與天文學、化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工程學、環境科學、行為和社會科學8個學科分類申報。
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分為科教制作與科教方案2類申報。
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分為物質科學、技術與工程、生命科學、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其它5個學科申報。
青少年科學影像作品分為科學探究片、科學微電影或科普動漫作品3個類別申報。
4.申報名額。根據上一年度市州賽事規模、參賽項目類別分布和參加省賽獲獎情況綜合確定申報名額。具體名額見附件。
5.申報方式。所有參賽項目一律采取網上在線的方式申報。省組委會辦公室通過各市州組委會將參賽授權號分發給申報人,申報人登錄申報網站注冊后,在線填報申報內容并在線打印申報書。申報網址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動申報平臺www.hunanysc.cn/client/。
6.材料報送。參賽學生和科技輔導員將在線打印的作品申報書一式兩份簽字、蓋章后,和項目查新報告、研究報告及附件等申報材料1份在規定時間內報送至市州組委會辦公室。推薦參賽的青少年科學影像作品用U盤存儲器報送,注明作品名稱、作者等參賽信息,并隨同報送作者關于作品創意的解說視頻1份,時長不超過3分鐘,視頻格式為MP4。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輔導員科教制作項目需要演示的,隨同報送項目演示視頻1份,時長不超過1分鐘。
所有申報材料不退還(留存1年),請自行備份。
四、獎項設置
1.參賽作品(項目)獎項。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分別設一、二、三等獎,獲獎比例分別為參賽項目總數的15%、35%、40%。高中、初中和小學組創新成果作品(項目)分開評選。三等獎作品(項目)在初評中評出,不參與終評;一、二等獎作品(項目)在終評中評出。
青少年優秀科技實踐活動和優秀青少年科學影像作品作為展示項目評選,設一、二、三等獎,獲獎比例分別為參賽項目總數的20%、30%、40%。
2.十佳科技教師獎。本屆大賽評選十佳科技教師10名,獲獎者每人獎勵2000元獎金(或同等價值獎品)。每個市州可推薦1名候選人參評,近三年已獲該獎的教師不重復推薦。推薦條件:(1)遵紀守法,師德師風高尚;(2)熱愛青少年科技教育事業,積極組織開展學??萍蓟顒?/span>,持續從事科技輔導員工作3年以上;(3)本人或作為第一輔導教師所指導的學生項目獲得當年市州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并被推薦參加當年省賽;(4)科技教育工作成績優秀,近3年在省級及以上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獎勵。被推薦科技教師需提交申報表、近3年科技教育工作總結和相關附件材料1份。
3.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獎。本屆大賽評選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10所。每市州可推薦2所學校參評,1所為小學、1所為中學(初高中)。推薦條件:(1)堅持科教協同育人新理念,連續3年以上開展校內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并報送了近3年科技教育工作總結和主要活動照片;(2)學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管理規范,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科技教師隊伍穩定,科技教育軟硬件設施完善;(3)科技教育成果豐碩